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院纪事

[复制链接]

46

主题

58

帖子

25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9 11:38: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版权声明】湖南女院人物志第18期;投稿:597837419@qq.com;来自:湖南女子学院官网;   
目 录
前言.................................................. 1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3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4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8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1
五、学生学习效果...................................... 1
六、特色发展......................................... 15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19
结语.................................................. 1


前  言湖南女子学院创建于1985年,前身为湖南女子职业大学(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校名),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所公办全日制女子普通高校,是目前全国三所女子本科院校之一,是全国妇联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一所女子学院,是世界女子教育联盟成员。学院先后获得“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平安单位”、“湖南省文明高校”等荣誉称号。
学院拥有全国首批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女性教育)学科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拥有20个校级研究机构,建有国内第一个女性教育发展史馆。
学院现有11个系部,开设27个本科专业,拥有省级重点建设学科2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特设专业2个、省级资助建设特色专业1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特色视频公开课程3门,设置了女性学、现代礼仪、女性形体、家庭生活科学等系列女校特色课程。建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实习教学基地3个,省级实践教学建设项目3个,省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  
学院2017年面向16个省份招生,现有在校学生9595人,教职工623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42人,博士、硕士462人。拥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等高层次专家学者15人。建筑面积21.82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5.96亿元,纸质图书99.95万册,电子图书60万种,建有校内实训场所126个,校外实训基地157个,建有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省人社厅、省妇联共同举办的SYB培训基地。
学院坚持实施转型发展、特色发展、内涵发展战略,秉承“懿德睿智笃行臻美”校训,致力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明礼淑雅、实践能力较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强化学生德性涵养、气质培育、品位提升,着力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学院紧密对接国家发展战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形势,针对女性身心特点和从业优势,以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健康旅游、文化艺术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构建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大力打造生活服务类、经管财会类、文学语言类、文化艺术类、信息技术类专业集群。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合作,建立了产教深度融合的“3+1”灵活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58到家公司、圣得西集团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深入合作。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学院多次被评为“湖南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湖南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优秀单位”。
学院坚持开放办学,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日益扩大,与俄罗斯、美国、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和校际交流关系,已成为我国女性教育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一)培养目标定位清晰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围绕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需求,大力加强应用型办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培养具有“四自”精神、创新意识、明礼淑雅、实践能力较强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
(二)专业结构不断优化学院共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文学类专业4个、管理学类专业8个、艺术学类专业8个、法学类专业3个、经济学类专业1个、教育学类专业1个、工学类专业2个。学院根据女性身心特点和从业优势,以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健康旅游、文化艺术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构建文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三)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9595人,其中本科生9262人,占96.53%;专科生333人,占3.4%。2017年度,学院面向全国16个省招生,本科招生专业27个(另有3个专业方向)。2017年计划招生2300名,实际录取本科新生2287名,实际录取率99.43%。本科到校新生2223人,到校率为97.2%。
2017年文理科均超出本省最低录取控制线,文科高出3分,理科高出8分。我院在湖南省本科二批文科录取平均分为496分,超过湖南省最低录控线11分;理科录取平均分为442分,超过湖南省最低录控线18分。
表1 2017年学校本科生生源情况一览表
招生省份
招生专业(含方向)
录取人数
省外
录取人数
省内
录取人数
省内文科录取最高分数
省内理科录取最高分数
16
30
2287
880
1407
533
483
2017年,相较于省内生源,省外生源充足且投档线均高出生源省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科投档线高出生源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40分以上的有河北、广西、广东、新疆、内蒙古、辽宁、浙江等7个省份,理科投档线高出生源地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40分以上的有河北、辽宁、河南、广东、广西、贵州、内蒙古、安徽等8个省份。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一)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1.数量与结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05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55人,占38.27%;高级职称教师175人,占43.21%;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37人,占83.21%。另有外聘教师114人,折合教师总数为462人。按折合学生数9595计算,生师比为20.77:1。
  

目前,学院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湖南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入选者2人,湖南省学科带头人2名,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6名,省级教学团队1个。
2.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加大“外引内培”力度。一方面,加快人才引进步伐,出台《湖南女子学院人才引进暂行办法(修订)》、《湖南女子学院引进人才考核暂行办法》、《湖南女子学院全职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采用柔性引进方式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助力学院整体教学科研水平提升。另一方面,学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国家级、省级、院级各类人才工程和学科、基地、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大国内外访学、进修、培训、交流的选送力度,并通过修订《湖南女子学院教师进修培训管理办法》,出台《湖南女子学院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及管理暂行办法》、《湖南女子学院教师实岗锻炼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加大教师实岗锻炼力度。
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体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一方面,建立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体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把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统筹考虑师资队伍建设与学科(专业) 建设各类关系,及时召开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另一方面,统筹各类资源,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围绕人才引进与培养,统筹考虑经费、场地、设备等各类资源的使用。“十三五”期间,学院加大经费投入,用于重点学科(行业、专业) 高层次人才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中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同时广开渠道,吸引、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筹集资金用于师资队伍建设。
2016—2017学年度,学院引进教授1人,副教授5人,博士13人;22人晋升中级职称,2人晋升正高职称;3人攻读博士学位。2人成功申报教育部国内访问学者,3人成功申报湖南省国内访问学者。教师参加校外短期培训、在线网络培训400余人次。校级人才培育工程中2人入选高层次人才培育工程,5人入选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工程,9人入选实岗锻炼工程。
3.主讲教师情况
学院严格实行主讲教师资格制度,优先安排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教师讲授本科课程。2016-2017学年度,本科课程主讲教师390人,其中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89人,占99.7%。
4.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学院现有教授73人,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人数为60人,占82.2%,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总课程总门次数比例为7.2%。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显著提高学院继续开展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工程,积极开展教师教育教学业务培训和师德师风培训。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实现“一对一”帮扶指导,广大教师特别是新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与专业技能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2016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中,孙继静和彭江虹2位老师获得湖南省高校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三等奖。在第二届湖南省微课大赛中,张波、王佳毅和彭江虹3位老师获得三等奖。在2017年湖南省高校“好声音讲坛-讲话精神进基层”师生微宣讲比赛中,易永平老师获得本科教师组一等奖。学院定期开展教师讲课比赛和公开课观摩活动。本学年度,教师讲课比赛评出一、二、三等奖共18名,其中刘安长和闫翠萍两位老师获得一等奖,经济与管理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体育课教学部3个部门获得优秀组织奖。
(三)办学条件逐步改善1.本科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加大教学投入,更新教学设施,将各类优质资源引入教学领域,本科教学经费投入逐年提高。2016年,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1511.41万元,比2015年增加202.53万元;生均日常运行支出1581.80元/人,比2015年增加233.69元/人;本科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760.23万元,比2015年增加357.27万元,生均795.64元/人,比2015年增加380.60元/人;本科实验经费149.63万元,生均156.60元/人;本科实习经费83.08万元,生均86.95元/人。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支出中:教学改革支出15.22万元,课程建设支出28.05万元,本科专业建设支出43.92万元,实践教学支出316.39万元,学生活动经费支出70.71万元。
2.教学行政用房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行政用房建设与管理。2016—2017学年度,学院进一步修订了《湖南女子学院教室管理办法》、《湖南女子学院实训室管理制度》、《湖南女子学院多媒体教室管理办法》等文件,从制度上保证了教室、实训室等场所的规范有序使用,维护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
学院目前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计113601.8m2,其中教室面积24525.24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45317.31m2,学生食堂面积为7664.43m2,学生宿舍面积为74334.76 m2,体育馆面积9,698.6 m2,运动场4个,面积为29091 m2。按全日制在校生9595人算,生均占地面积23.51m2,生均建筑面积为22.74m2,生均绿化面积为9.87m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1.84m2,其中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4.72m2,生均宿舍面积8.61m2,生均体育馆面积1.01m2,生均运动场面积3.03m2。
3.图书资料及信息化建设情况
学院图书馆面积15036.9平方米,阅览室座位1386席,其中电子阅览室座位100席。截止2016年年底,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99.945万册,生均104.16本;电子图书60.3万种,电子期刊3425种,纸质期刊650种,报纸64种,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10个。2016年,学校投入213.23万元购买各种纸质和电子资源,新增图书5.38万余册;纸质图书流通量140135册次,CNKI等数据库访问达17894704次;图书流通部、书库、阅览室平均每周开放94.5小时,网上资源访问时间24小时/天。
学院域名为www.hnwu.edu.cn。校园网以业界标准的三层拓扑结构构成,主干为10000兆、网络接入信息点为5180个(其中无线接入点为360个),接入校园网的计算机超过4800台,教室209间,学生宿舍1657间,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为24576GB。计算机机房、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微格教室、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会议室、办公楼、师生公寓等全部接入校园网络,基本实现校园网全覆盖。
4.实验(训)条件
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实训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在实训室管理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每年都注重和加强对实验实训场所环境的改造和升级,教学设备、设施及时进行更新换代,全力保障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现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26间,实验实训室使用总面积45317.31平方米。在完善基础实验平台的基础上,加大了新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实验实训课程严格按照《湖南女子学院实践教学大纲》执行,实验课开出率100%。大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实践能力,所有实训室在没有教学任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天面向师生开放,实训室使用率100%。
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学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4606.11万元 (统计单价1000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其中,实验实训场所教学仪器设备值为3582.97万元,共计4360台(套)。
学院现有校外实习基地157个,校级校外实习基地17个。建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首批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旅游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训练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三位一体”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一)教学改革与建设稳步推进1.专业建设
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事业发展需求,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中、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应用型女子本科院校是学院的总体目标。2016—2017年,学院突出应用型办学定位,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和妇女发展,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扶持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湖南支柱产业紧密相关的新专业建设。
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学院在“应用型”上下功夫,加大应用型特色专业建设力度,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大投入,重点打造以家政学、社会工作等专业为依托、紧密对接生活性服务业发展的专业集群,着力建设特色突出、优势明显、前景好、潜力足的专业,充分发挥应用型特色专业示范引领作用,协同推进经管财会类、文学语言类、信息技术类专业集群逐步转型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团队等5个校级教学团队获得立项,物流管理等7个专业顺利通过省教育厅新设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
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学院按照“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分类指导、评建结合、持续推进”的原则,积极构建省级、院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学院现有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教育部特设专业2个、省级资助建设特色专业1个,校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通过专业项目建设促进了教学团队、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与发展。  
    2.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建设与管理。学院围绕人才培养质量,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以及实践课建设为重点,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改革课程管理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改革,加强课程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做到全面规划,“滚动”渐进,分期、分批、有重点地开展建设,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并明确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精品开放课程作为现阶段的建设重点。
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为目标,按照“有用、有效、先进”的原则,精选主干课程,精炼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建立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素质与能力并重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女校通识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和集中实践环节。适当增加实践教学在课程体系中的比重,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一般为30%—40%,个别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20%,师范类专业实践学分按照教育部相关师范专业建设要求。
建设优秀课程资源。学院先后出台了《湖南女子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湖南女子学院优秀课程评选办法》等文件,2016年,《社会调查方法》等7门课程被确立为校级优秀课程。学院多次组织教师参加网络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和微课、慕课的相关培训,鼓励教师参加相关比赛,并取得了良好成绩。
    3.教材建设
学院重视教材建设与选用工作。通过优秀教材的申报、评选和奖励等举措,不断完善教材评价与选用机制。坚持选用优质教材,强调教材选用与专业培养目标的适应性,加强教材选用过程质量监管制度建设,形成了从教材建设立项(编写、出版)到评优和选用等一整套评价和监管机制。
重视选用高水平教材。学院坚持将选用高水平教材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明确了“适用、选优、更新”的教材选用原则,确立了“科学性、基础性、适应性”的教材选用标准,建立了教研室、系部和教务处三级审批的教材选用程序,坚持优先选用国家及省部级获奖、规划教材和近 3 年出版的新教材。
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学院以专业、课程建设带动教材建设,以教学改革促进教材体系优化,分批规划、出版了一批理念先进、体系科学并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高水平教材。2016-2017学年全校教师共编写出版教材6部(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入选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
4.教学改革与研究
学院将教学改革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推动力,形成目标清晰的教学改革思路。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依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学院鼓励和推动广大师生积极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同时,制定改革规划,细化实施方案,从制度、组织、经费三个方面加以落实,保障教学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以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为目标,以建设应用型课程体系为核心,以转变教学观念、改革课程教学模式为重点,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2017年,《老年社会工作》等10门课程获得校级教学综合模式改革项目立项,每门课程拨付2万元建设经费。对2015年立项的《销售管理》等19门校级课程教学模式综合改革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通过对各课程组有关综述资料、支撑材料、全新教案、相关论文发表以及网络课程教学平台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审,19门课程评估结论均为通过。
扩大教改示范效应。本学年度,《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家政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等23项课题获得省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结合MOOC和微课应用的在线开放课程“知识树”研究与实践》等11项课题获得校级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立项,各类教改研究项目的积极开展有效推进学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构建协同合作培养机制。学校通过校地、校企、校校等合作方式,全力推动产教深度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世界五百强企业太平保险集团旗下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太平福景荟菁英班”,订单式培养高端养老管理与服务人才;与家庭服务行业翘楚北京管家帮、泰康之家等达成合作意向,推进与58到家公司全方位战略合作,培养和输送养老与家庭服务业高端管理人才、技术人才与服务人才。与省、市、区各级政府实施校地合作,推动与长沙市天心区政府、怀化市溆浦县、永州市江永县等校地合作,达成框架合作协议,承担专业培训、开展实践项目、培育关爱文化等任务。
(二)学生实践创新平台不断夯实1.实践教学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学院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按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以着力培养学生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基本思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工作。学院对实践教学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修订了《湖南女子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湖南女子学院本科生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评选办法(试行)》、《湖南女子学院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等实践教学制度15项。学院依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各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保证各专业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30%。
规范毕业论文工作。本学年度,共有2494名本科毕业生,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秀”的有96人,占毕业生总数3.85%;“良好”为914人,占毕业生总数36.65%;“中等”为1157人,占毕业生总数46.39%;“及格”为317人,占毕业生总数12.71%;“不及格”为6人,占毕业生总数0.24%;学生毕业实习成绩“优秀”的有888人,占毕业生总数35.61%;“良好”为1347人,占毕业生总数54.01%;“中等”为214人,占毕业生总数8.58%;“及格”为37人,占毕业生总数1.48%;“不及格”为4人,占毕业生总数0.16%。
2.创新创业教育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机构和文化建设。2017年,成立创新创业学院,从机构上保障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开展。本学年度,学院共有20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省级立项、8项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获得国家级立项。
截至2017年9月30日,学院建有创新创业教育机构3个,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17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26人,创业实习基地数109个,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13个,创业示范基地8个,创业培训项目11个,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4门,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课程8门。本学年度,开展创新创业讲座25次,投入创新创业专项资金300余万元,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325人,参与创新创业竞赛2488人。完成了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导师人选推荐工作,我院周利群、合作企业老师傅胜、康自红、刘然等4位老师被教育部确定为创新创业导师,成功申报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开展了湖南省妇联委托举办的湖南省女大学生创业(SYB)培训。
(三)国际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学院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加强与境内外高校尤其是知名女子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借鉴吸收境内外女子教育的成功经验,拓展女子教育办学视野。迄今为止,学院已经与俄罗斯伊万诺沃纺织大学、日本九州女子大学、马来西亚苏丹依德利斯师范大学、美国东中央大学等高校结成姊妹学校,与韩国又石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马来西亚普特拉大学、美国斯克利普斯学院、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学生留学、教师互换、学分互认、专业研究等项目合作。本学年度,韩国安东科学大学权相溶校长、美国斯克利普斯学院安妮•哈蕾(AnneHarley)教授、英国兰开斯特大学Sally Bushell教授等学者先后率团访问我校,开展交流讲学。本学年度我院共派出15人前往境外交流访问。其中,党委书记罗婷教授赴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进行为期42天的访学和研究,校长杨兰英教授带队共计六人前往日本近江故乡会签署学生实习协议、开展日本高龄者问题调查研究。本学年度我院出国出境学生人数41人。参加赴韩国又石大学短期留学项目1人,参加赴日本社会福祉法人近江故乡会一年实习项目8人,参加马来西亚游学项目11人,参加赴美带新社会实践项目20人,参加香港国际商业体验实习项目1人。同时,学院积极组织学生赴美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开展留学、游学社会实践和交流访问活动,学生出国留学人数逐年增加。

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一)牢固树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院坚持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院生命线的意识,不断强化教学中心地位,形成领导重视本科教学、政策措施保障本科教学、科研促进本科教学、全院服务本科教学的良好局面。
学院加强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质量提升为目标,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女性人才”。坚持党委、行政定期研究教学工作制度、教学系(部)现场办公会制度、院领导听课制度、院领导联系系部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和专题工作会议制度等,全年党委会研究教学工作5次,院长办公会研究教学工作11次。院领导加强了对教学工作的了解,及时发现和解决了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
学院建立稳定的教学经费投入机制,保障教学经费持续增长。在人员编制、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方面向教学和教师倾斜,在设置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时,明确规定教授和副教授每年必须为本科生授课,把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岗位津贴的必要条件,对教学质量不合格的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二)日常教学管理不断加强推进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教学管理重心逐步下移。本学年度,学院进一步修订完善《湖南女子学院听课制度》、《湖南女子学院排课、调课、停课规定》、《湖南女子学院多媒体教学管理办法》、《湖南女子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全面推进教学系部目标管理,强化目标责任和考核监督,促进教学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激发了教学系部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坚持常规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期初、期末集中性教学工作检查、日常教学情况检查和期末巡考等常规检查,开展期末考试课程试卷检查等专项检查,进一步规范了日常教学秩序和试卷命题、阅卷等工作。
完善听课制度。学院要求全体院领导及所有中层干部深入课堂听课,全面了解全校教学情况,并对所有教学督导、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听课作出了详细规定和要求,收集有关听课信息并及时将结果反馈至相关系部及教师本人;进一步落实教学督导制度,组织教学督导有计划地针对学生测评得分高、低两端的课程听课,分析原因,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三)教学评估工作顺利开展根据《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方案(修订版)》,组织开展了对物流管理、家政学、播音与主持艺术、视觉传达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电子商务、酒店管理7个新设本科专业的评估工作。各专业通过自查自建,自评自改,教学投入得以加大,办学资源得以优化,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5月,7个专业全部顺利通过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新设本科专业办学水平评估和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
2016年下半年,学院组织开展了2014-2016年系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经过自查自评、专家评审,会计系、文学与传媒系等单位获得一二三等奖。
(四)教学质量监控常抓不懈
    学院坚持期初、期中、期末三个关键时段的教学检查,通过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指导与监测,保障了教学质量,构建了立体监控体系;坚持教学督导检查,积极发挥督导员“督教、督学、督管”职能;坚持教学运行状态通报制度,严格执行教学责任事故、师德缺失“一票否决制”。
根据《湖南女子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办法(修订)》,按照导师制协议书和培养计划的要求,学院对2016年度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进行了中期检查和验收检查,13位青年教师通过验收。
本学年度,学院对400多位任课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综合考评,两学期综合评定结果优良率为99.77%,并将教师课程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教学督导团坚持重点听课、专项听课与跟踪听课相结合的听课评课制度。本学年度,对任课教师累计听课约600多人次,听课总数超过1800节。听课后,教学督导员就课堂教学比较突出的问题与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引导其不断改进。
为全面了解学校第一线的实际教学情况,学院加强了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工作。本学年度共聘任了270余名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每周教学情况周报表和意见整理分析表的填写,并将信息及时反馈至系部。
(五)完成数据采集与质量报告编制发布
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的要求,学院组织完成了2016-2017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与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编制、发布工作,完成了基本信息、基本条件、教师信息、学科专业等方面的81张表格的网上填报。在各教学单位撰写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础上,形成了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五、学生学习效果(一)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人数为2494人,实际毕业生数为2401人,毕业率96.27%。据统计,2016-2017学年度,英语四级共5689人报考,英语六级共3018人报考,其中四级通过1348人,通过率为23.694%;六级通过469人,通过率为15.54%。2017届毕业生体测情况:参测人数2411,合格人数2245,合格率93.11%。2017届本科毕业生中有71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有16名学生获国家奖学金,287名学生获国家励志奖学金,96名学生被评为省级优秀毕业生。开展了大学生年度人物、自强之星、文明礼仪之星、游学奖的评选活动,10名学生获评2016年度大学生年度人物,10名学生获评“自强之星”,10名学生获评“文明礼仪之星”,10名学生获评学生游学奖,并代表学校在暑假去马来西亚游学。完成了校级奖学金评选,共有1288名学生获得综合奖学金,其中74名学生获得“优秀特困生奖学金”,6名学生获得“特等奖学金”,202名学生获得“一等奖学金”,405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学金”,601名学生获得“三等奖学金”。完成了先进集体与个人的评选,19个班级获得“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10名学生获得“三好学生标兵”荣誉称号,366名学生获得“三好学生”荣誉称号,10名学生获得“十佳学生干部”荣誉称号,326名学生获得“优秀学生干部”荣誉称号。学生学科竞赛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329项,其中国家级104项,省级225项。学生参加各类文艺、体育竞赛获奖155项,其中国家级有49项,省级奖项106项。学生发表作品数29篇,其中武艺璇的《核心素养教育规划下推进农村小学家政体验教育进课堂方案个性化探索——基于湖南永州双牌县三所小学学生家庭态度的调研分析》收录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学院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关注心理健康 促进快乐成长”、“放飞梦想 阳光心灵”等主题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
(二)校园科技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学院将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指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成立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专家指导委员会,每年划拨“挑战杯”竞赛活动专项经费5万元。现有“女来女网”生活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女苑故事——手工坊”2个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
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二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1银7铜的好成绩;在2017年湖南省“情牵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获得优秀组织单位奖,1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3名学生获“优秀志愿者”称号;学生创业项目“女书坊”创意作品获江永县首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银奖。
学院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了解社会、锻炼自我的机会。2017年,共有2800名学生分别以团队或个人形式参加了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情暖双牌 心尚仁礼”志愿服务团队被团中央、教育部评为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团队。
学院将“街校共建”志愿服务联盟项目作为地区人才培养与实践基地建设的有效载体,加强周边社区与学校、系部德育实践基地的合作关系。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走进井湾子社区、青园社区、长沙市社会福利院、长沙市智障学校等地开展一系列文体表演、科技讲座、志愿服务活动。本学年度,邓淑娟、史芯屹、王婷婷、刘莉、肖钰晶等5名志愿者成功参加了西部计划项目,奔赴新疆进行为期1年的志愿服务工作。
(三)学生学习满意度、毕业生就业率高本学年度,学院组织了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活动,调查内容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设施、培养方案和师资水平近20个方面。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综述:共组织与发放调查问卷1500份,进行无记名调查,收回问卷1483份,回收率为98.9%,问卷归纳了近15万个数据。从调查的数据显示,我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整体较好,学习风气浓厚,绝大部分学生支持开展学风建设行动,重视专业课程的学习。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立了校系两级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配齐了就业处的工作人员,建立了一支全校范围的专兼职结合的就业工作队伍;注重招生就业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联动,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职能部门集中抓、教学系部具体抓、全员参与共同抓”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规章制度,明确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制和目标考核制,推动就业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同时,学校积极邀请省内外综合实力较强的用人单位和各地市人才市场组团来校招聘毕业生,定期组织用人单位来校举办招聘活动。学院举办了“就业去哪儿”第二季大型校园公益活动暨湖南女子学院2017届毕业生离校专场招聘会、湖南省普通高校2017届女大学生供需见面会暨湖南女子学院2017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等在内的多场大型校园招聘会,并分类开展专业招聘会50多场。除此以外,学院不断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针对我校2017届毕业生,搭建相应岗位供需平台提供精准就业推荐服务,常邀请知名就业指导专家团队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服务,从根本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我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2401人,毕业率为96.27%;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71人,留学5人;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2261人,初次就业率为94.17%;其中家政学、社会工作、女性学、服装设计、舞蹈编导等专业的初次就业率均在97%以上,远高于省平均初次就业率。2017年,学院对重点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98.57%的用人单位均对学院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持认可态度,超过九成的用人单位认为我院培养的毕业生创新能力较强,从用人单位给毕业生各项能力素质的评价来看,满意度均在90分以上,其中给出最高肯定的是毕业生的想象能力(92.86分),其次是知识融会贯通能力(92.29分),第三是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均为92.00分)。

六、特色发展
一、为妇女儿童发展服务,凸显女校办学特色
   1、以先进性别文化为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学院结合“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宣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加强性别意识传播,梳理湖湘文化精髓,培养具有“四自”精神的高素质女性,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女子院校特色办学就在于针对女性特点办学,建立一种适合当代女性特点和实际的教育模式,为女性提供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充分挖掘女性潜能,致力于女性健全人格的培育,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女性的人生价值和对社会最大限度的参与。学院一直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充分发挥大学生艺术展演在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的独特作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展演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引导广大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本学年,我院精心策划组织了湖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艺术实践工坊、艺术作品系列展播在校园内引起了广大师生对文化、艺术和美学的热捧。在省级展演活动中,我院在艺术表演类节目中获得五个一等奖,其中两个节目被推送至教育部参赛。
2、围绕建设湖南文化强省,加强湖湘女性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湖湘女性文化博大精深,包含了女性历史文化、女性教育文化、女性文学与文化、女性民俗文化和
女性服饰文化等。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学院已立项成立湖湘女性文化数据中心,以独具湖湘地域、历史、民俗文化特色的女书文化和少数民族女性服饰两个方向为突破口,分阶段逐步建设最为齐全、最为系统的湖湘女性文化资源库。女书和少数民族服饰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资源,女书“人死书焚”习俗和作品不易保存的特性,留存下来的女书原件所剩无几;诸多的少数民族服饰也必须进行抢救性保护。数据中心把散落在民间和海外的女书孤本以及各种少数民族服饰通过创新性的方法和技术还原作品,旨在推进湖湘女性文化创新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承载湖湘女性文化的展现与教育功能,为湖南省、全国乃至全球的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湖湘女性文化数据中心旨在准确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和丰富内涵,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提升丰富湖湘女性文化的整体内涵。数据中心着力打造一部湖湘女性文化大词典,容纳海量图文信息,实现强大的解锁功能;构建一个以学院图书馆为依托,辐射整个校园的湖湘女性文化展示园;开辟一片蕴含湖湘女书性文化精髓的文创洼地;力争建成中国女性文化传播的集散地,实现湖湘女性文化数据中心的科学性、精准性与高效性,担当起传播湖湘女性文化,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创建互联网文化平台,搭建起完善、完备、完整的湖湘女性文化数据信息交流平台。
多年来,学院长期致力于女书文化研究和少数民族女性服饰文化研究。学校专门成立了女书研究所,由校内外女书研究专家和中国女书形象大使共10人组成,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该研究所自2012年成立以来,以弘扬科学精神、弘扬湖湘女性文化和女书文化为宗旨,开设了全校公选课《女书文化概论》,除了系统地介绍女书缘起和发展外,还特邀女书传人胡欣、蒲丽娟和女书宣传大使陈立新老师来校设坛开讲,掀起一股持续高温的“女书”学习热。同时,研究所以女校为依托,以女书和女性创业特性为切入点,指导成立的“女书咖啡”和“女书坊”创业项目已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目前,研究所主持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10余项、厅级课题17项,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际项目子项目2项,发表论文27篇,其中CSSCI文章5篇,新华文摘观点收录1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1部,指导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项,获省级科研奖励2项(主持与主要参与),科研成果获奖23项。受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湖南省工艺美术产品工业设计中心等单位委托,承担了《湖湘文化视阙中江永女书的传承与创新性研究》《湖南通道侗文化传承展现与推广设计研究》等横向课题,3项软件著作权实现了成果转化。
   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凸显女校科研特色。学院继续加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企业管理”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妇女/性别理论、女性文学与文化、家庭服务与健康养老、现代礼仪等研究领域的特色优势,大力加强应用学科建设,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健康旅游、文化艺术等生活性服务业所依托的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研究,形成以优势特色学科为主干、其他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学科建设格局,形成了具有女校特色的学科体系。学院突出科研平台建设,加强全国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湖南省公民礼仪素质研究基地、湖南省湖湘女性文化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学科(女性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教育科学(现代家政教育研究)基地以及20个校级研究所建设。根据“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原则,学院深化和拓展了与地方政府、企业以及兄弟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强化了社会服务功能。
学院先后参与了湖南省人大“促进医疗养老融合,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专题调研、湖南省财政厅关于我省家庭服务业产教融合发展专题调研等,相关调研报告获省领导批示。参与了家政行业标准的制定、职业培训包的开发、企业经营准则的制定、定制式人才的培养研究等。进行了社区礼仪专题调研,举办了“礼仪教育进社区”活动,在永州市双牌县国家级贫困村“天堂村”、邵阳市大祥区、益阳市安化县、长沙市多个社区等地开展礼仪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礼仪文化调研等活动,社会反响强烈。与湖南瀚海集团结对,对中小型企业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礼仪素质培训,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思政创新培训。成立女童保护基金组织,除了专业教师团队的组织与参与,经北京总部考核还发展了九名合格学生讲师。到目前为止,已开展了“女童保护”系列行动五站活动,为三所小学、两个社区约1400余名小学生面授“爱护我们的身体”公益课堂,让儿童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一些可以避免的伤害,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学术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017年,召开“养老与家庭服务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民政部培训中心、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民政厅、湖南省发改委、湖南省妇联等部门领导出席会议。论坛以“新时代·新技术·新生活”为主题,彰显学院在“巾帼扶贫、精准服务”中的使命担当与行动自觉。通过此次论坛,学院与58到家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精准扶贫、职业培训等领域进行合作;与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签订了合作交流备忘录。并在随后与“管家帮”举行了校企合作事宜洽谈会。召开“女性学专业建设与婚姻家庭服务型人才培养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拓宽女性学专业人才服务社会的渠道”、“如何加强女性学专业与妇联工作的协同机制”、“如何推进女性学专业建设以符合婚姻家庭纠纷专业性人民调解员的要求”、“如何建设女性学专业人才从事妇女之家、婚姻家庭辅导室工作”等主题开展讨论。与今日女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外,学院还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举办的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研究研讨会征文、湖南省女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举办的“湖湘文化与女性发展”学术征文等活动,多篇论文获奖。
    二、围绕应用型办学定位,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开展大规模的办学思想大讨论,理清办学思路。学院依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2017年,在全院开展涵盖“应用型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学科专业建设”、“如何提高办学资源利用率”四个专题内容的办学思想大讨论活动。历时一年的大规模的讨论活动,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办学特色、办学思路和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促进了学院错位发展、后发赶超,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性意见》,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和转型发展,做好“双一流”建设布局,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
2、以生活性服务业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学院立足湖南区域经济现状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分析社会需求,岗位知识能力要求,科学地安排专业课程,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本学年以来,学院从专业建设内涵发展出发,明确培养人才应满足社会需求,专业设置应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女性发展特点,根据女性身心特点和从业优势,以家政服务、社会养老、健康旅游、文化艺术等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为突破口,凸显应用型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截止2017年9月,学院校内实训场所共126间,校外实习基地157个,其中校级校外实习基地17个,另有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4个: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南省首批家庭服务职业培训省级示范基地、旅游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示范基地、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创新训练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三位一体”旅游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同时,与溆浦县人民政府、江永县人民政府签订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及产学研合作协议,与太平养老产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了综合性养老服务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协同开展养老服务产业创新研究与社会服务,联合研制职业培训体系,开展职业培训。
为了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贯彻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的精神,2017年我院申报了9个中央财政项目:生活性服务业相关专业实践基地、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服装与纺织实训中心、财税一体化实训室平台、音乐舞蹈专业实训实验中心、文化传播与制作实训中心、基于云平台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工程训练中心、家庭服务与养老社区。
   3、成立大数据与精准社会服务研究中心,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2017年成立全国首家大数据与精准社会服务研究中心,进一步为锻炼学术团队、凝练学科方向搭建了学术平台。以湖南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在召开为契机,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启动,标志着多学科跨学科的应用型、智库型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初步形成。研究中心涵盖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女性学、家政学等领域,运用大数据与计算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性地研究与学院专业设置相关的各类政府与社会所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重大社会服务问题,如养老服务问题,青少年成长的家庭教育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数据,主动对接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搭建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高速高质转化,实现产学研融合。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院的办学实践与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仍然面临不少问题与困难,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一)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学院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购置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将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办学经费,并加强资金的使用与管理,加快教学行政用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充分发挥现有教学设施、设备使用效益,进一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师资队伍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结构日趋合理,实力日渐增强,但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指标要求,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专任教师结构欠合理,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较少,学校将继续实施人才强效战略,通过公开招聘、“内培外引”等多形式、多途径引进急需的专任教师和高层次人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
由于学校本科办学历史不长,本科课程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精品视频公开课、网络课程等数量不多,学校将加大人力、财力投入,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及微课、慕课等培训,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支持力度,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资源,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


结语2016—2017学年度,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湖南省教育厅的正确指导下,着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提升内涵,注重特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17—2018学年度,学院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按照全省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不断提升内涵,夯实办学基础,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依法治校,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书写女院的历史
长按左边二维码
感谢您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美上海,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