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查看: 2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中国陶瓷艺术先驱——梅健鹰先生

[复制链接]

40

主题

53

帖子

22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2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01: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志钧瓷坊”可订阅哦!

梅健鹰

梅健鹰先生 1982年
      
梅健鹰(1916-1990),祖籍广东台山,著名陶瓷艺术设计教育家,画家。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1950年毕业于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艺美术教育系,获硕士学位。新中国成立后,向往回到祖国并收到徐悲鸿先生邀请信,于1951年1月随第七批留学生回到祖国,在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陶瓷科任教,参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筹建。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后,在陶瓷美术系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装饰》编委会委员等。曾任中国花鸟画研究会顾问,中国轻工业学会理事,中国陶瓷美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轻工业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及理事。
      
20世纪50-60年代,梅健鹰先后参加或主持建国瓷设计、人民大会堂用瓷设计、广东石湾现代陶艺创作等重要的陶瓷设计创作。1953年,梅健鹰作为“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委员,参加建国瓷设计及景德镇生产监制工作。1959年,与青年教师张守智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5级、1956级学生设计人民大会堂国宴青花餐具和茶具。
      
1962年,梅健鹰带领青年教师金宝升、张守智到广东石湾陶瓷美术研究所、美术陶瓷厂,进行为期半年的石湾传统工艺调研与现代陶艺创作。他在反复观摩的基础上,发现明清石湾陶瓷造型柔弱与色釉雄浑壮丽的矛盾问题,借鉴宋代陶瓷的造型特点,以简练朴素的造型表现流动变化的石湾釉色的特点。他们运用石湾陶瓷工艺创作了近百件现代陶艺作品与日用产品,并先后在广州画苑、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馆、全国政协礼堂举办“梅健鹰、金宝升、张守智石湾陶器新作展”,在全国陶瓷行业发展与工艺美术教育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在传统陶瓷名窑的恢复方面,他经常深入瓷区瓷厂,搞调研,做实验,用第一手数据验证成果,为研究、开发、恢复中国名窑做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末,他全力投入河北磁县彭城镇磁州窑的恢复工作,在系统深入的调查基础上,运用传统陶瓷工艺设计烧制新产品,使磁州窑陶瓷焕发出新的光彩。
      
梅健鹰经常到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河南均窑、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山东淄博等各大瓷区瓷厂,进行产区调研和陶瓷作品创作,举办培训班和讲座,指导瓷区的产品开发,为中国陶瓷产区与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陶瓷艺术设计教育方面,梅健鹰注重学科建设与青年教师培养。在教学中,重视学习传承中国陶瓷传统,与故宫合作,开设历代陶瓷藏品的临摹复制课程;同时还担任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的导师。从教三十余年,培养了大批陶瓷设计人才。
      
改革开放后,他曾赴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做访问学者。退休后,他潜心研究东西方艺术的结合,中国陶瓷与印第安陶艺的关联,并创作出了他人生又一艺术高峰。


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

梅健鹰年表


1916年1月7日(农历十二月初三)生于广东省台山县,曾用名梅健英。
1931-1937年广州培正中学读书。
1938年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吴作人、陈之佛、傅抱石等名师,学业优异。
1943年在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获学士学位。
1943年经吴作人介绍,在重庆英国驻华使馆新闻处做美术工作,协助编辑《胜利版画》。
1943-1946年陶行知开办的重庆育才学校任教务处主任兼绘画组组长,协助推广民主教育。
1946-1947年广州培道女子中学任美术课主任。
1947年7月在广州参加教育部公费留学生考试。
1947年5月在重庆举办《梅健鹰绘画木刊展》,徐悲鸿先生为展览题字并撰写评论发表于报刊。
1948年2月开始在美国留学。在西雅图华盛顿州立大学艺术系学习,并在西雅图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木刻画展。
1948年9月转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工艺美术教育系攻读硕士学位。
1949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华美协进社举办个人画展各一次。
1950年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获得硕士学位。学习期间,在纽约室内装饰店设计墙纸,在纽约州GOOD  EARTH陶瓷厂做设计师。 任纽约Portchester陶瓷厂的美术设计。在美期间,参加进步留学生团体CSCA和留美学生通讯社活动,担任中国留学生艺术工作团团长并组织演出《白毛女》三次。
1950年12月20日为建设新中国,以及接到徐悲鸿邀请信,与第七批归国留学生乘船启程回国。
1951年经日本转船于1月13日到达广州。     
1951年3月在上海行知艺术学校任教导主任, 并担任素描画教学(刘文西班)。10月应徐悲鸿先生之邀,任教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1951-1955年任教期间:用英语为印度留学生讲授素描课;为绘画系讲授水彩画课(尚沪生,顧同奋班);为工艺美术系讲授染织设计课(李绵璐班)、报头图案设计课(李葆年班);为陶瓷科讲授图案、水彩、设计课以及到景德镇指导毕业设计(张守智班);在景德镇为三期艺人创作培训班授课。
1952年作为建国瓷设计委员会委员,参与建国瓷设计工作。
1953年与祝大年先生、高庄先生、郑可先生等,赴景德镇参加建国瓷样品试制工作。
1954年陶瓷作品参加欧洲五个国家的巡回展出。
1955年陶瓷作品获轻工部第一次陶瓷展览会甲等奖。在湖南醴陵做学术报告,提出了恢复与发展釉下彩绘瓷的建议。得到采纳之后,釉下彩得到发展。 在景德镇研究新彩绘瓷,把新彩颜料运用到油画的效果和中国画大写意的效果,结合艺人短期训练班推广,给新彩的装饰方法打开了新路。同时把过去叫"洋彩"之名改为"新彩"。至今仍沿用"新彩"之名称。
1956年作品《桂鱼》参加全国第二次中国画展览会;同年以青瓷花苞茶具在轻工业部举办的全国陶瓷评比会上获得一等奖,并采纳投产。11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成立,任教于陶瓷美术系。
1957年3月到河北磁县彭城镇,为恢复中国宋代磁州窑的传统技艺调研一个月,配合仿宋瓷恢复工作,研究把铁锈花绘瓷用到黑釉上,己得到推广。曾先后九次下厂直接参与生产技术的开发与试验,并取得很大收获。
1957-1966年任陶瓷系副主任,主持工作。担任高年级设计课和毕业设计课。(魏之瑜班等)
1958年9月《装饰》杂志创刊,任编委会委员(共十八人,按姓氏笔划为序:邓洁、安性存、沈从文、沈福文、李有行、吴劳、徐振鹏、陈之佛、陈万里、陈叔亮、张协和、张谔、张光宇、张仃、梅健鹰、程尚仁、杨士惠、雷圭元)。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习作展览,有75件作品参加展出。11月,《装饰》第2期刊登了《磁州窑工作一月记》。
1959年被评为副教授。与青年教师张守智率陶瓷系1955级、1956级学生,参加北京“十大建筑”人民大会堂青花瓷餐具与茶具设计;1月主持陶瓷系人大会堂青花瓷设计座谈会。本人设计的茶具造型及华侨大厦的茶具装饰被采用。
夏天,到河南省禹县神垕镇钧瓷厂,做钧窑传统造型的研究。试用在钧蓝釉下涂一层斑化石颜料,釉色增加了变化,同时创作作品百余件。
1959年10月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在故宫午门城楼举行,展出陶瓷等十一大类作品3500余件。
1960年1月《装饰》第9期刊登《百花齐放的陶瓷艺术----簡評全国工艺美术展覽会陶瓷部分》。带1956级学生去浙江龙泉瓷厂实习,其中设计的一套青花茶具量产并外销。
1961年参与浙江龙泉青瓷的恢复与研究工作。
1962年2月至8月带领青年教师张守智、金宝升以及1957级毕业班,在广东石湾做颜色釉的研究与恢复工作,期间做学术报告:"颜色釉与造型的关系"。研究"三稔花"色釉,试制钛锌结晶釉,这是我国早期烧制成结晶釉的成果。梅健鹰、张守智、金宝升创作的近百件作品,先后在广州画苑、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政协礼堂展览。
1963年担任陶器工作室教学。冬天,到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陶瓷科讲授青花瓷器设计课,并作学术报告:"艺术上的形式法则"。
1964年5月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聘为委员(主任:陈叔亮,副主任:雷圭元、张仃、卫天霖,委员:程尚仁、梅健鹰、徐振鹏、吴劳、杨子美、柴扉、庞薰琹、郑可、袁迈、奚小彭、常沙娜、李葆年、吴达志)。
1965年到河北邢台专区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
1956-1965年长期担任五个国家留学生(波兰、罗马尼亚、捷克、伊拉克、越南)的教学工作。
1965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做学术报告:陶瓷创作的法则问题。在北京硅酸盐学会做学术报告:物质材料在陶瓷美术上的运用。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与陈叔亮、雷圭元、张仃、柴扉、庞薰琹、郑可、刘鸿达、祝大年、阿老被要求参加社会主义学院的学习。后遭批斗,劳改。
1970年5月,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师生下放到河北省获鹿县1594部队农场(李村)劳动。
1972年奉调返回北京,在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领导下为国宾馆作画。
1973年去浙江龙泉瓷厂三个月,搞哥窑、弟窑的恢复创作设计。用龙泉瓷厂的白釉施用河南的斑化石(绘瓷原料)烧成淋漓的水墨画效果。冬天与李苦禅、许麟庐、阿老到唐山陶瓷公司进行瓷画创作。
1974年在北京管庄,参加全国编写陶瓷史会议。在唐山,组织编写《日用陶瓷美术设计》。在山西省昔阳陶瓷厂,为大寨设计纪念瓷器。
1975年任陶瓷美术系系主任,1981年卸任。在邯郸参加轻工业部主办的《日用陶瓷工业手册》编写会议。为北京市特艺公司做学术报告:造型艺术。在上海博物馆为上海外贸系统人员做学术报告:“我国历代陶瓷艺术成就”。
1975-1976年在江苏省陶瓷训练班讲授陶瓷美术史。
1977年为陶瓷进修班讲授陶瓷装饰课。为友谊宾馆创作国画30余幅。国画《芙蓉》参加北京市花鸟画展览。
1978年为友谊宾馆创作3米X6米巨幅国画。11月在河南禹县,为陶瓷短训班讲授造型基础课。12月在学院为中国花鸟画师资班上课。
1979年被评为教授。
1979年8月美国时任副总统蒙代尔携夫人访华。会见了时任美国联邦艺术和人文委员会主席蒙代尔夫人(哥伦比亚大学同学),并邀请她参观中央工艺美院师生作品展;应邀出席了蒙代尔副总统的访华告别宴会。10月参加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
1981年为《今日中国》中文版1981年第3期撰文《宜兴紫砂茶具》。在纽约州立大学,Alfred陶瓷学院、克利夫兰艺术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陶瓷系讲学。9月在美国回访了蒙代尔夫人。
1982年4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年画《梅竹图》(中国画),印数达357000张。
1982-1985年 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任客座教授。
1984年3月应邀到唐山陶瓷工业公司作报告《美国陶瓷市场和中国陶瓷在美国》。5月7日至12日应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轻工业部陶瓷研究所、景德镇市美协、景德镇陶瓷馆、工艺美术研究所邀请,重访景德镇。参观古窑瓷厂、华风瓷厂,与陶研所和陶瓷学院的研究人员、教师座谈;还在艺术瓷厂作报告:关于近年来美国陶瓷市场信息的调查。
1985年为富兰克林礼品公司創作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套装礼品系列。8月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河北分公司出口,唐山陶瓷二厂加工生产。“云龙飞舞”瓷瓶(26厘米高),分为青龍(龙),白虎(虎),朱雀(凤),玄武(龟)四种装饰,及瓶,盘(31厘米直径),尊(18厘米x16厘米)等造型。12月29日《纽约时报》刊登广告,介绍当代中国艺术大师梅健鹰的杰作“云龙飞舞”瓷瓶。
1986年3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英伦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中国驻美大使韩叙主持开幕式。6月应邀与王舒冰(时仼陶瓷系书记)到唐山陶瓷工业公司考察,二人被聘为艺术顾问。
1986-1987年在美国康州新英格兰画廊潜心研究中西绘画的结合,并创作出一批新颖的水墨色彩作品,并开办中国绘画班,传播中国文化。期间还组织了中国画写生团,为期一个月赴广西桂林,阳朔写生,探访民情,带领美国学生探讨中国文化。
1988年11月参加香港《中国传统陶艺及现代陶艺》研讨会,并做题为《中国陶瓷的坎坷道路及其前途》的报告。
1990年4月23日病逝于美国纽约。

主要论著


《瓷业中心景德镇》,1955
《磁州窑的恢复》,1958
《三个古代名窑的恢复》,1962
《巧夺天工的石湾陶艺》,1963
《中国新陶瓷的恢复与发展》,1978
《宜兴紫砂茶具》,1981
《造型基础》
《艺术上的形式法则》
《陶瓷铁锈花》
《中国陶瓷发展简史》
《我国传统陶瓷艺术风格》
《在陶瓷造型设计上的产品变形问题》
《色彩原理及其在陶瓷上的应用》


主要论文与讲义


《宋代磁州窑的制作技法与艺术分析》,1965
《陶瓷装饰应用的色彩学》,1975
《歺茶具设计》,1976
《中国绘画的六法论》,1979
《画竹入门》
(感谢梅健鹰先生家属提供图文资料)

1950年,徐悲鸿致梅健鹰邀请信
1940-1946年,木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1940-1946年,木刻《愚公移山》

1947年,徐悲鸿为梅健鹰展览题字
1947年,徐悲鸿撰写并发表的展评

1959年,梅健鹰在北京白堆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授课
1964年夏天,梅健鹰带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61级学生去景德镇实习途中合影(前排左起:梅健鹰老师、任润生、史银章、李松林、王成喜、尹武松;二排:曹建中、陈启明;三排:邓庭叶(越南)、解逢)

1960年代,梅健鹰创作瓷州窑铁锈花瓶(1)
1960年代,梅健鹰创作瓷州窑铁锈花瓶(2)
1961年, 梅健鹰创作龙泉窑石榴尊
1962年,梅健鹰创作石湾红釉尊
1979年,国画《不到长城非好汉》-6尺宣纸
1980年,国画《竹》
1986年,梅健鹰挥毫做画
1982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创作作品《马蹄尊》
1988年,在香港参加中国陶艺研讨会的发言提纲-手稿
1986年,为美国富兰克林礼品公司创作设计套装礼品陶瓷
1989年,在新英格兰画廊创作国画《向阳花开渔家乐》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点击标题下面“志钧瓷坊”进行关注!

☞投稿方式
发送邮件到zhijuncifang@sina.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最美上海,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 2001-2013 Comsenz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